光威复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3-12-14 21:06:45 |   作者: 奇亿注册登录/包覆系统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碳纤维是一种集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于一身、具有多种优异性能并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基础性新材料。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低比重的性能特点使碳纤维以及以碳纤维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非常出色的增强、减重效果,耐腐蚀、耐高温、低线胀系数、导电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和电性能特点使其可以在诸如高压、高温、高湿、高寒、高腐蚀性等恶劣工况环境中代替金属材料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效果,碳纤维因此成为国防工业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是各类军、民用装备重要的材料选择,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氢能光伏、建筑工程、轨道交通、体育休闲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随着行业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成为发展国防军工与国民经济日益重要的战略物资。

  碳纤维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产业链长,工艺技术复杂,产业高质量发展涉及产、学、研、用所有的环节,研发周期长,资产金额的投入量大,行业技术壁垒高,各应用领域工作环境的差异对产品要求不同,尤其航空航天等高端应用对产品性能及质量稳定性有非常苛刻的要求;碳纤维下游应用技术的开发难度较高,作为复合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的树脂和碳纤维需要有系统的数据库做支撑,复合材料设计、成型、制造工艺和装备能力需要匹配衔接,应用开发需要较长的研发过程,加之研发投入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高,导致碳纤维应用场景范围长期受到局限,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了衡量材料技术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自进入新世纪重新再启动碳纤维国产化进程近二十年以来,在军工应用的牵引下,国产碳纤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解决了碳纤维的卡脖子问题,保障了军工发展的急需,随着持续的创新和投入,许多涉及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并初步形成了系列化的工业产品体系,目前,具有产业化能力的产品已经涵盖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四个系列碳纤维,随着低成本和高效生产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碳纤维品种的丰富和质量的逐步的提升,碳纤维生产及应用成本在不断下降,推动着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也带动应用领域由航空航天、体育休闲等逐步延伸到风力发电、能承受压力的容器、轨道交通、建筑补强、输电电缆、碳碳复材、汽车等普通工业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大目标纲要》《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等长期统筹规划的出台,明确了碳纤维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发展方针,为碳纤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长期驱动力。特别是习在联合国大会上已经提出了“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在这一战略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绿色能源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作为轻质、高强的碳纤维材料具备出色的轻量化、减排、环保功能,是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重要的材料选项之一,在绿色能源发展如风电领域的叶片制造、太阳能领域硅片生产的热场材料、氢能领域的储运装备等应用领域有着明显的技术性能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山东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立足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塑成优势的坚实基础和巨大潜力,充分发挥“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五强”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绿色环保、新兴服务等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努力构建形成“5+N”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大力推动碳纤维T700级、T800级的产业化,积极开展碳纤维T1000级、T1100级、M60J级、M65J级、M40X级的技术攻关,将威海、济宁、德州、泰安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碳纤维产业基地”。威海市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因此,国产碳纤维行业正在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新时期。

  公司是我国最早实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民营企业,也是我国碳纤维国产化事业的成功实践者,由于公司在国内率先研发成功并实施了碳纤维的产业化,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碳纤维的垄断地位以及技术、装备的封锁,确保了我国国防军工装备发展对关键材料碳纤维的急需,带动我国碳纤维产业从无到有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公司在我国航空航天等国防军工领域碳纤维主力供应商地位。随着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公司积极开发民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品,业务不断向下游延伸,积极培育碳纤维应用市场,实行寓军于民、军品优先、军民共用、以民养军、军民品互动发展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公司以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支撑,业务涵盖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系列化的树脂体系、各种预浸料、复合材料构制件和产品的设计开发、装备设计制造、检测(CNAS/DIlAC认证国家和国防实验室)等上下游,依托在碳纤维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复合材料业务的系统方案提供商。

  碳纤维板块坚持高强、高模、低成本的“两高一低”碳纤维业务发展战略,紧跟国际前沿和国家所需,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碳纤维、经编织物和机织物等产品。目前,主要产品包括:

  经编布:碳纤维经编布(KWC400),玻璃纤维经编布(KT920)等50余种规格牌号;

  机织物:缎纹(CF3052),斜纹(CF3031),平纹(CF3011)等100余种规格牌号。

  以环氧树脂、双马树脂、氰酸酯树脂、酚醛树脂体系的高性能树脂为基体,以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石英纤维等纤维为增强体,形成分别具有耐高温、高韧性、阻燃性、透波性、耐磨性、低收缩性等不同性能、不同纤维单位面积质量、不同树脂含量的单向或织物预浸料及分切窄带、预浸丝,为客户提供具有不同品质和性能要求的预浸料产品,满足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轨道交通、海洋船舶、风力发电、体育休闲等不同应用领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目前业务主要是采用拉挤工艺进行设计、开发和高效生产各种树脂基工业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标准型材等产品,以满足下游各种工业应用领域对结构材料增强、减重的轻量化需要,目前主要产品有风电碳梁、建筑补强板、支撑杆等。

  借助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民领域应用迅速发展的时机,以募投项目先进复合材料研发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研发、设计及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内科研院所、各主机厂所合作,充分利用公司产业协同资源和各项资质条件以及全产业链布局的竞争优势,向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制领域延伸,跟踪和开发先进复材制造技术和高端构件,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军、民领域的规模化工业应用培育和开拓市场,为公司向高端复合材料领域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多年积累的装备国产化技术和经验为基础,致力于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领域全产业链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系统的装备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德玛吉五轴加工中心、四轴卧加、车铣复合机等百余台套高精度机械加工装备。公司现有八大系列化产品,包括碳纤维装备、预浸料装备、缠绕装备、铺丝铺带装备、模压装备、地面保障装备和工装模具等。其中预浸料设备类产品包括热塑性、热固性和湿法预浸料设备;缠绕设备类产品包括缠绕装备类产品包括大型航空航天缠绕装备、气瓶缠绕装备和热塑性缠绕装备;地面保障装备类产品包括各类型复合材料包装箱、转台和挂架;工装模具类产品包括飞机装配型驾、筒体组合工装和壁板成型工装。

  依托公司全产业链的资源协同优势,专注于航天航空复合材料产品的设计与研发,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航天火箭、导弹发动机壳体的研发和自动化批量生产基地。同时还具备针对于各领域各类型的结构性及功能性复合材料产品制造工艺及批量生产线建设研发能力。研发团队重点技术突出、设计手段先进、试验设施齐备、学科齐全,设有强度设计专业、结构设计专业、工艺技术专业、材料设计专业、工装模具设计专业、生产线建设专业,覆盖复材制件研制及生产全过程。具备开展多领域复材制件的研制和进行多学科攻关的技术和生产实力。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

  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威环临港审书[2022]4号,威海市生态环境局临港区分局,2022年5月7日)。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要变化,也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其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 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形。

  多年的深厚技术积淀是公司能够持续创新发展的能力基础。公司拥有深厚的产业发展背景和多年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加工制造经验,近二十年来,致力于碳纤维的国产化和碳纤维产品升级和系列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引擎,成功研发高强、高强中模、高模、高强高模系列化碳纤维产品,形成并积累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制造技术等,并成功应用于产业化生产,产品在航空、航天、兵器、电子通讯、清洁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公司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核心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是公司一系列创新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公司拥有系统的装备设计、机械加工和制造能力,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非标设备设计队伍,有五轴及大型数控加工中心等精密加工装备,有压力容器、管道设计制造资质。多年来面对“技术、装备”严格封锁的情况下,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中带动公司装备国产化能力不断提高,拥有了碳纤维生产线及关键设备、预浸料生产线以及复合材料成型装备等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为公司一系列创新研发和产业化以及全产业链战略布局提供了装备技术的自主保障,真正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成熟、稳定的工艺技术能力是公司产品品质的有力保证。公司拥有近二十年连续碳纤维生产线开车生产历程,通过 “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尤其是十余年的高端应用验证及批量供应的历程,积累并形成了碳纤维产业链成套生产线装备制造技术和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工艺与装备的互补以及多年持续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保证了生产工艺的成熟稳定,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稳定性持续提升,实现了产品、装备、工艺技术可调可控。

  源于技术领先的市场先入优势为持续的业务开发赢得了空间。国产碳纤维发展以军用为牵引,追求质量稳定性,不仅需要经历全面、复杂而漫长的系统性应用验证过程,并涉及面广、投入巨大、代价高昂。在国外严格封锁、国防急需的历史背景下,公司凭借“结果最优”成为碳纤维国产化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在一系列应用方和客户的牵引、鼓励下,见证并经受了严格的考核与检验,历经十余年的研发、验证和生产历程,打破国外垄断,有力的保障了国防装备发展所需,形成了稳定的供货局面并确立了市场先入优势,在形成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为后续民品业务的发展赢得了空间。

  稳定的技术团队是核心技术能力得到持续提升的关键。公司拥有一支技术扎实、经验丰富、家国情怀浓厚、稳定的技术团队,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充实新鲜血液,多年来,相继突破了一系列碳纤维、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以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等关键技术,稳定的技术团队确保公司的技术投入和技术积累形成有效的技术资源和成果,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技术价值在研发和生产组织中得到有效发挥,成为公司核心技术能力持续提升的关键。

  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支撑公司为各种复材业务需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公司是一家覆盖碳纤维全产业链的生产企业。全产业链布局有利于公司快速开展系统研究并及时获取评价及反馈信息,在核心技术的消化吸收、新产品的应用开发、工艺的成熟稳定以及产品质量的跟踪反馈、装备保障等方面形成综合技术能力,为各种复合材料相关业务需求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公司作为国内碳纤维行业领军企业,主持制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国家标准(2011年发布)以及《碳纤维预浸料》国家标准(2013年发布)两项国家标准。公司拥有“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山东省碳纤维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多个国家和省级研发平台,公司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包括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内的众多高科技研发项目,公司也据此获得多项专利技术和荣誉奖项,多层次的研发平台优势助力公司快速发展。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专利证书621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实用新型专利521件,外观设计专利50件,国防专利15件。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99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74件,外观设计专利21件。报告期内,获得的专利情况:

  (三)报告期内,公司策划构建并有效运行体系34项,公司经营业务围绕国防军工、大飞机、轨道交通、汽车、风力发电、实验室认可等领域需求为中心,采用过程方法规范研发、生产、质量等过程管控环节,努力超越客户对公司产品及服务的期望,打造国际一流高质量发展的企业。

  公司作为最早开启碳纤维国产化的民营企业,率先成功实现了碳纤维及碳纤维预浸料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实现了碳纤维核心装备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报告期内,公司在主持制定碳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两项产品国家标准基础上,主持制定了高温碳化炉和石墨化炉两项行业标准,主持制定了多轴向纤维经编织物、高模型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两项团体标准。公司主持制定的这些标准,为相关产品和核心装备提供了技术标准规范,为系列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光威复材在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攻坚克难、砥砺前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定型产品降价等经营压力和挑战,公司以“621”战略为纲,以板块利润为目标,以6S精益管理为抓手,围绕订单积极组织生产经营和产品交付,针对各应用领域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应用验证工作,努力保障交付任务,顺利完成了2022年经营目标,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1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72%,公司业务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4.66个百分点,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提升1.67个百分点,公司整体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资产经营效率持续提升,公司继续保持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2022年,在公司25.11亿元的营业总收入中,碳纤维、碳梁、预浸料三大业务贡献比例占93.48%,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拓展纤维板块的碳纤维业务尽管受到定型产品再次降价影响贡献减少,但因干喷湿纺产品、高强高模产品以及航空新品贡献增加,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86亿元,同比增长8.70%,碳纤维业务贡献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5.21%;能源新材料板块的风电碳梁业务由于第四季度海外客户订单调整减少收入一亿多元,全年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同比下降18.12%,碳梁业务贡献营业收入的比例降低至26.34%;通用新材料板块预浸料业务受上年同期风电预浸料阶段性订单完成影响,本期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同比下降16.60%,贡献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93%;复合材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81亿元,同比下降16.08%;精密机械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49亿元,同比增长2.19%;光晟科技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25亿元。

  尽管航空领域依然是公司业务的最大市场,我们也看到更多有潜力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不断成长,包括风电、气瓶、热场应用在内的新能源业务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支撑,而航天以及包括船舶、通讯、电子等在内的其他高端应用新领域的背后或许都会有一片新天地(301277),公司也会坚持不懈的继续努力拓展,单一市场对公司业务的影响进一步减小,更多元的市场结构和业务结构也将使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报告期内,拓展纤维板块围绕“深入挖潜提产能,节能降本增效益”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严控产品质量,不断降本增效。报告期内,T1100级、M65J级、M40X级等碳纤维新产品研发继续保持领先,CCF700G碳纤维通过装机评审,开始在航空装备上实现批量应用,填补了公司在部分重要航空装备配套碳纤维材料的市场缺口,新一代航空用T800H级碳纤维产业化生产线等同性验证工作有序推进。重点项目“**碳纤维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国产**碳纤维十吨级工程化制备技术研究”完成验收,国产**碳纤维工程化研制及其应用研究等5个重大项目由于客观原因推迟至2023年验收。

  报告期内,传统定型碳纤维继前一年降价基础上再次降价,对公司经营业绩构成了较大影响。根据2021年和2022年定型产品的实际发货情况,对比降价前2020年的产品价格,2021年因为降价减少收入2.31亿元,2022年因为降价减少收入4.46亿元,两年减少公司营业收入合计6.77亿元,影响净利润合计5.76亿元;由于降价影响,传统定型产品贡献经营利润的比例从上年度64.49%下降至51.13%,而非定型碳纤维产品贡献能力持续提高弥补了定型产品降价的影响,公司产品结构更趋合理,碳纤维多品种系列化战略得到进一步落实,降低了对传统定型产品的过度依赖,提高了公司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公司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报告期内,非定型纤维对外销售全年实现收入5.65亿元,主要包括T700级、T800级和MJ系列高强高模纤维,三种产品按照收入口径分别占比39.57%、33.69%、23.66%。其中T800级系列包括T800H级、T800S级、T800G级,随着T800H级验证付的增加以及新增干喷湿纺产品T800S级的贡献,整体贡献快速增长;MJ级系列产品继2021年实现国产高强高模碳纤维的首次批量生产和交付后,随着国产化替代的推进和卫星工程的发展保持较快增长;T700级系列包括干喷湿纺的T700S级以及非航空用的T700G级,以T700S级为主,整体贡献随着产线产能的完整释放实现较快增长。作为通用型碳纤维产品,T700S级/T800S级干喷湿纺工艺产品是广泛应用于各种装备和一般工业领域,是市场渗透率最高的产品。报告期内,公司T700S级/T800S级产品除满足公司各下游板块业务需要以外,对外销售实现收入2.83亿元,并形成了以气瓶、建筑工程、航天航空、工业制造等为主要市场的消费结构,气瓶成为最大的消费领域,贡献收入占比35.38%,航天航空应用快速增长,高端市场业务比例不断提高。

  2022年通用新材料板块坚持技术创新,继续瞄准高端应用领域开拓市场,重点研发航空航天、高端应用行业的高附加值预浸料产品,在保证现有产品稳定持续生产的同时,推出军民两用大型无人机用预浸料系列,参与研制AR500、TP500无人运输机预浸料,推出工装预浸料、低面密度预浸料、高增韧耐高温预浸料等多种特种预浸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兵器、船舶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报告期内,通过建设数字化车间,增加过程控制自动检测和数据记录分析装置,提升车间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过程控制能力,为高端预浸料生产提供保障。尽管由于风电预浸料订单影响导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但随着增量业务毛利率提升,预浸料业务整体盈利能力和利润贡献能力进一步增强。

  报告期内,随着国内近几年投资建设产能的陆续释放,碳纤维原材料供求格局不断缓解,国产碳纤维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公司因应市场环境变化,加强供应链管理,努力开发培育新的客户资源,强化生产精益管理,提高成本管控能力,加之报告期内外汇汇率变化的积极影响,业务整体盈利能力增强,毛利率同比提高9.74%,对公司业绩增长构成重要影响。但相对风电应用场景而言,大丝束碳纤维价格目前依然处于相对高位,下游客户成本压力增大,行业市场拓展整体不及预期,也导致公司业务订单下滑。

  报告期内,复材科技正式注册独立运行,管理团队继续致力于快速、全面提升在航空复材领域的工艺、生产、检测、体系、项目管理等综合能力,紧盯有人装备和无人装备相关项目验证进程和订单交付,持续开发新款工作梯,确保量产地勤保障装备的及时交付;同时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团队各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加强生产成本管控,合理配置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报告期内,复材科技系统复材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后续业务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报告期内,光威精机坚定贯彻“核心装备自主保障”和“复材工业母机”的发展战略,聚焦金属与复合材料结合的细分产业,一手抓传统预浸料设备转型升级,研发热塑性预浸料设备和单丝预浸设备;一手抓高端复材自动化装备,在高端缠绕和铺丝铺带等自动化项目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报告期内,“高效高柔性双工位自动铺放机”经山东省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多窄带自动铺丝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为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地面保障装备项目日渐成熟,产品系列化、功能化不断丰富;航空航天工装模具项目组正式组建,成功叩开主机市场大门。报告期内,光威精机成功入选山东省2022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2022年是光晟科技加入光威复材的第一年,报告期内,光晟科技与公司各板块在业务协同和管理磨合中迅速找准定位,聚焦缠绕工艺和海洋船舶碳纤维复合材料,积极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市场拓展,在设计优化、工艺创新和生产效率提升等方面展现出团队的专业优势,形成了核心产品体系并参与到多个项目预研中,业务培育成果显著。报告期内,某甲火箭一级发动机壳体、某乙火箭三级发动机壳体、某液发碳纤维缠绕储罐球体等产品研制和验证工作均按节点完成,为客户开发制造并交付了全球首套大型油轮碳纤维翼型风帆,并创造了复材单件体量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生产周期最快、全世界最领先四个行业“之最”。报告期内,光晟科技研发费用达到了1260余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500余万元,产品和项目储备都为后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开拓出一片新的市场和新赛道,弥补了公司业务的市场空白。(8)重要事项

  报告期内,内蒙古光威碳纤一期年产4000吨碳纤维项目的24个建筑单体全部竣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工作;同时,公司继续为内蒙古光威进行人员储备工作,并在总部组织相关培训,为项目顺利投产做好准备。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收购北京蓝科,北京蓝科拥有专业的复合材料设计能力和资质条件,与公司各板块的业务有较好的互补和协同效果,以北京蓝科的设计能力为基础,将其打造成为多种功能的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北京的人才、业务、资源优势条件和服务客户的便利条件,为公司全产业链业务更好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

  报告期内,公司实施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2022年5月20日为首次授予日,以26.67元/股的授予价格向符合首次授予条件的137名激励对象授予498.00万股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公司核心骨干人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增强公司核心团队对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党组织深化精益管理,在支部内广泛开展“支部争星、党员争先”活动,推进党建任务全部落实;积极开展党员业务联动,党员带头强化质量管控,广泛开展技能大比武,通过学习交流,提升一线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推动党员互助联动,党员与一线结对子,业务上相互帮助,思想上共同提高;开展党员基层联动,以基层党建“比成效、看变化、抓落实”观摩活动为契机,广泛宣讲“一中心五联动两融合工作法”;组织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参加培训班学习,通过“集中授课+研讨交流+现场教学”的方式参加了党的建设、政治理论、企业发展等专题辅导;参观学习外部企业党建工作现场教学点,对照先进查找自身差距,更好的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10)荣誉奖项

  目前碳纤维行业呈现前景光明,但市场竞争趋于激烈,航空、航天、压力容器、碳碳复材、建筑、体育休闲等领域迅猛发展,碳纤维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的总体工作思路是:紧抓航空航天、兵器装备等高端应用不放松,抢抓双碳战略下新能源领域增长需求,逐步扩大战略客户、潜力客户数量,向附加值高的领域拓展,紧跟“十四五”规划,全面提升质量管理和精益管理水平,实现以效益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1、开拓市场,各生产板块积极发挥主体意识,协同销售中心稳固并深挖现有市场,积极开拓潜在市场。

  2、在保障现有生产型号碳纤维质量稳定前提下,继续加强技术开发工作,以工程化批量生产为目标,配合进行***40X工艺改进和T1100级碳纤维研发调试工作;T800H级/CCF700G纤维在确保订单按时交付的同时,加快推进生产线、预浸料业务继续向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拓展,研发超薄航空预浸料等低克重预浸料生产工艺,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端树脂为主体的预浸料逐步向客户推广使用,打开高端领域市场。

  4、复材科技板块、光晟科技板块积极深耕航空、航天领域,前期参与的验证性项目,争取部分开始批量供货形成业绩贡献。

  研发中心和各生产板块要做好数据积累,逐步完善数据库,研发中心与各生产板块联动,解决板块技术生产问题。加强研发、技术团队建设,以项目制的施行为基础,设立技术攻关小组和项目承包小组。做好梯队建设和储备建设,加强培训和充分的发挥“师徒制”的传帮带作用,新入职技术人员也要深入生产一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打造一支掌握先进工艺技能,熟练操作现代化高科技生产装备的技工人才队伍。

  1、2023年是拓展纤维板块的“挖潜增效年”。在主要产品连续降价后、新一代产品尚未正式批产情况下,挖潜增效将成为经营管理的主题。通过产能挖潜,合理安排生产与新产品研发、产品切换等之间的关系,提升产线和产能的利用效率,增加各产品线有限产能的有效产出;通过管理挖潜,强化精益管理,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通过质量挖潜,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以“质”取胜;通过市场挖潜,进一步拓展高端应用市场,使公司高质量产品的商业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2、2023年是通用新材料板块的“技术工艺年”。板块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提高技术能力水平和产品与应用端的工艺性匹配。另外,做好产品数据库完善、产品推广等工作。

  3、2023年是能源新材料板块的“开源年”。板块要重点开发新客户、储备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同时做好现有客户保障、内控管理等工作。

  4、2023年是复材科技板块的“提升年”。板块要发挥主体意识,协同业务部门积极开拓市场,同时,推广铺丝铺带应用、保障地勤装备和航空产品交付、提升技术团队稳定性。

  5、2023年是精密机械板块的“进取年”。板块要继续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起的产业,打造碳纤维复合材料母机工程。同时,做好机械臂缠绕机开发、航天航空工装模具开发、售后服务保障、最大化争取投标项目利润、加强产品宣传力度等工作。

  6、2023年是光晟科技板块的“规范年”。板块要对标内部标杆单位,吸取光威积累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军品业务收入占比较大,未来仍将在公司业务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军品采购订单的不稳定性、不可预见性强,供货时间分布不均,订单合同年度执行率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收入及经营业绩在各季度、年度出现较动,或者依据公司年度内某一期间的财务指标或者其他个别指标推算全年业绩或者未来年份业绩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2、新产品开发的风险

  目前碳纤维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是满足高端装备应用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确保碳纤维业务稳定成长的重要保证。高端应用领域相关型号产品研制需经过立项、方案论证、工程研制、设计定型与生产定型等多个阶段,从研制到实现销售的周期较长;同时,公司开发新产品也可能面临与国内其他企业的竞争,如果公司新产品未能通过设计定型批准,或者在应用验证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目标,则无法实现新产品的批量销售,将对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公司军品业务碳纤维销售价格由有关部门和业务相关各方依《军品价格管理办法》采取审价方式确定。报告期内,公司相关定型批产碳纤维产品价格下降,而新的业务合同产品价格有进一步调整,将对相关产品盈利能力和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较大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民品业务产品销售价格随行就市,主要受到原材料价格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其中风电碳梁产品价格主要由公司与终端客户双方协商,受市场竞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汇率变化、合作状况等因素影响。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将导致产品盈利能力下降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豁免披露部分信息可能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判断的风险由于公司主营业务涉及军品业务,部分信息涉及国家秘密,涉密信息主要包括公司与涉军业务相关单位签订的部分销售、采购、研制合同中的合同对方名称、产品具体型号名称、单价和数量、主要技术指标等内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及装备承制单位注册证书载明的相关内容,经国防科工局批准,上述涉密信息予以豁免披露;公司对部分豁免披露的信息采取了脱密处理的方式进行披露。涉密信息还包括了报告期内各期基本的产品的销量、按地区分部列示营业收入构成及报告期内主要涉军客户的真实名称等信息,公司根据国防科工局的相关规定采取了脱密处理的方式进行披露。上述部分信息豁免披露或脱密披露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正确判断,造成投资决策失误的风险。

  丙烯腈是碳纤维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公司的丙烯腈原料存储区属于三级重大危险源;在碳纤维、预浸料和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以溶剂助剂等形式用到亚砜、丙酮、乙醇等其他多种易燃、易爆化学品;因使用上述危化品而使工艺技术需要的聚合、蒸馏等生产过程属于国家安监总局规定的危险工艺;由于丙烯腈及亚砜、丙酮、乙醇等危化品的特性,在其运输、存贮、领取使用、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可能因管理不到位、员工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泄露、中毒、爆炸、火灾、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的风险。此外,碳纤维生产过程中最高达近3000度的不同温区的高温工艺及设备等,也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管理构成了挑战。随着业务与生产规模的扩张,如果公司无法有效地保持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上的水准,不排除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从而给公司带来重大不利影响的可能。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光威复材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天地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