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制造业拟加快技术革新向高科技、智能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作者: 奇亿注册登录地址首页 发布时间:2023-11-19

  6月5日晚,随着最后一车“昆仑”沥青摊铺至广州明珠湾大桥,这座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主桁连续钢桁拱双层桥”沥青摊铺工作圆满完成。这是“昆仑”沥青继吉林四平紫气大桥、太原潇河大桥后,再次在国家特大型桥梁的建设中应用,标志着“昆仑”特种沥青在技术水平、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再上新台阶。

  明珠湾大桥位于南沙明珠湾综合服务区“五水”交汇的核心地区,是中国(广东)自贸区南沙新区片区、广州城市副中心南沙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跨江通道,是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交通枢纽核心控制工程和地标性建筑。该大桥建成后,将加强南沙岛与珠江管理区的联系,有利于将南沙区打造成为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社会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海滨新城区。

  在这一重要工程中使用的“昆仑”沥青,是佛山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公司(下称“中油高富”)生产的。这家高明的标杆企业从始至终坚持科研创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被大范围的应用于各种重大工程。

  近年来,高明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壮大科研创新实力,高明拟出台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存量保持快速增长。

  位于高明区富湾片区的中油高富是中国石油旗下专业沥青生产企业,基本的产品为全系列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沥青等各类特种沥青以及燃料油制品。该企业是佛山市政府质量奖首批获奖企业,是高明乃至佛山制造业的标杆企业。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油高富从始至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力求以新技术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独占鳌头。此次参与明珠湾大桥建设,是中油高富又一次用技术和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肯定。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专用沥青是钢桥铺装建设的必备材料,可大幅度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及热稳定性,抵抗240℃的高温施工考验,满足无碾压自流平特殊施工要求。中油高富的母公司——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燃料油公司”)研究院于2012年首次开发成功并应用到实体工作,经过数次质量升级,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燃料油公司继续与重庆特铺合作,进行广州明珠湾大桥沥青的生产供应。该项目对沥青提出更高技术方面的要求,部分性能参数甚至超过了港珠澳大桥。在实验室验证开发阶段,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研究院和中油高富通力合作,科研人员经过上百组试验的高强度技术攻关,开发新的生产配方和工艺,于4月23日成功完成浇注式沥青第一批试生产和试验段摊铺。

  随后,中油高富严格按生产配方进行调合,控制各种原料比例,并提前改造原料罐和产品罐,增加顶搅拌机和专线的生产流程,优化预混系统操作与过程控制,确保生产混合温度和搅拌满足生产规格要求;同时,采取原料调配专罐专用、发车使用专线、装车优先调配、产品优先分析、出库专人引出等多项措施,于雨季前圆满完成了382吨沥青的生产供货任务。

  作为珠三角大型的沥青生产企业,2014年,中油高富组建了佛山市高等级道路石油沥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组建了广东省两级道路石油沥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高等级道路沥青重点实验室,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组建了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

  目前,中油高富拥有9个高新技术产品,2项国际先进的技术,1项国内领先技术,1项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三等奖,30项国家发明专利,13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佛山市高新技术进步二等奖。

  “我们国家对于绿色环保逐渐重视,交通道路的建设也要绿色环保。今年,我们将加大彩色沥青和环保沥青的研发和生产力度。”中油高富党委书记、总经理阿怀东表示。

  中油高富对新技术新产品的追求,是高明制造业企业致力技改、科研的一个缩影。

  在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卓越工程部的车间里,机械手将一块狭长的罗纹布条从料仓中抓起,迅速地对折好后送上了衣车拖板。随着各个气缸动作的配合,这块小布条被精准上下对折、车缝,仅20多秒,一个圆领T恤的领口就驳接好了。

  这台专门用于驳接圆领T恤领口的自动化设备名为“自动驳罗纹领机”,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却是制衣行业里的一个创新。

  今年9月下旬,2021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是全球最大的专业缝制设备展览会,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溢达的这款“自动驳罗纹领机”计划在展会上亮相。

  自2011年溢达研发出第一台自动化设备以来,溢达制衣厂梭织部自动化率已达到65%,针织部自动化率达到31%,均是行业内的顶配水平。如今,在溢达制衣厂的生产车间,利用机械手臂自动验针、利用红外线技术自动裁片、将视觉识别技术运用到制衣与面料生产环节等均已实现。

  近年来,高明大力推动工业生产智能化和企业技术改造,企业应用机器人和智能化设备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据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统计,截至2020年底,高明区共有广东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点示范项目6个;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3家,分别是海天(高明)调味食品、法恩洁具、万博电气。2021年,高明区推动企业申报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个。

  在企业扶持方面,2018年起,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提出工业公司技改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根据计划,该局将通过财政引导、金融服务、用地保障等措施,引导扶持高明公司进行技改。据统计,2020年,该局协助企业获得各级技改专项扶持资金7087.76万元、机器人专项扶持资金437.51万元。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高明区慢慢的变多工业公司主动加入技改大军。今年1月至4月,全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6.4%;1月至5月,全区开展技术改造的工业公司达45家,工业公司技改备案项目77个,投资金额23.68亿元,同比增长273%。

  在制造业企业纷纷加入技术革新的队伍时,高明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实施优惠政策等措施为企业创新助力。

  驱车沿广台高速自东向西跨过西江,过荷城出口不久就能看到路边有一片5层独立办公楼。这是2019年落成的广东高明产业创新研究院(下称“高明研究院”)的所在地,也是高明重要的政产学研平台之一。

  据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过去一年中,高明研究院共引进14个创新创业团队、服务企业超过237家次、建成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引进高层次人才20余人,并成立佛高区高层次人才协会,导入各类创新资金超过1亿元,助力高明制造业科研创新。

  其中,多个团队成绩突出。例如,明戈新型电机电控团队2020年正式获市、区两级共同扶持,将投入9000万元打造行业一流专业研发机构;2020年9月,团队有关产品技术荣获22届工博会高校组特等奖;预计今年团队将全面完成研发机构筹建和年度研发任务,协同蓝戈公司加快推进相关成果产业化。

  今年,高明研究院引进团队预计扩充至近100人,将全力冲刺2—3家企业“小升规”的目标。

  高明区近日发布《佛山市高明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方案》),提出要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大、做专、做精,发展成为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

  《行动方案》提出,高明将继续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扶持力度,加大对佛山市标杆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奖励,加大对区外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力度。

  《行动方案》指出,到2023年底,要建立起全区不少于300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对象组成的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储备库,落实专人专责、联企挂钩、问题导向、精准培育、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

  按照《行动方案》,2021年到2023年,高明区将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专项经费,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认定工作,由区经济科技促进局(金融工作局)编制经费计划,列入区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采用事后补助的形式向扶持对象发放。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认定工作纳入高明区绩效考核体系。各镇(街道)、西江产业新城管委会及区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年度工作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强化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

  “自动驳罗纹领机”在溢达的诞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该公司对科研创新的重视和鼓励。

  2018年,李宁公司提出和溢达纺织共同开发一条制作圆领针织T恤的自动化生产线。“一件圆领T恤的制作需要12道车缝工序,领口的接驳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卓越工程部首席工程师张润明介绍说,在他们研发前,市场上还没有接驳圆领领口的机器,但是人工来完成这道工序又最简单,容易令人枯燥,“如果能实现自动化,至少可以解放一个工人。这个工人就可以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技术上的含金量的工作。”

  从汕头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没多久的工程师邓佳顺,被委任为这一研发项目的负责人。项目目标很明确:要研发出一台自动驳罗纹领机。

  “经过前期的验证、设计等工作,我们先研发出半自动的设备,再升级到全自动。前后共花了8个月时间。”邓佳顺表示,这台设备已经拿到了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行业的空白,“我们在国内外各种车缝设备展会上都没见到过类似的设备。”

  邓佳顺表示,这个设备能让产品的质量更稳定。“不同工人做出来的产品有差异,另外,工人也会疲劳,同一人做出来的产品也会有不同。而使用设备就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张润明表示,生产自动化提升后,生产工人将变身为设备管理人员,“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喜欢进工厂,希望生产线上的这种转变能增强对他们的吸引力,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卓越工程部的前身是刀模厂,1994年就开始运作,制作车缝等设备的一些配件。2014年成立卓越工程部,有员工70多人,其中20多名研发工程师,专门研发“外面有钱都买不到”的制衣设备。研发的方向有些是制衣工厂提出来的需求,有些是工程师们自己发现的可改进提升的地方。

  例如,短袖T恤的袖子以前都是人工车缝的,卓越工程部就研发了一款机器,工人只要把布料放上去,机器自动就把它车缝好了。这就降低了这道工序对工人技能的要求,基本上人人都能做,工作也轻松了;一个工人可同时操作几台机器,生产效率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的一致性也提高了。

  10年时间,卓越工程部自主研发了36款自动化设备。张润明说:“我们大家都希望让大家看到纺织这个传统行业同样是可以做研发做创新,并取得技术突破的,真的能做到智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