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发力共育技能人才

作者: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3-12-31

  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切实提高学院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增加技能人才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匹配度,近期,平度市技师学院对七家合作公司进行了实地调研,全方面了解了校企合作企业在选树和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典型经验,促进经验共享,校企联合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后勤生活有保障,公司在衣食住行方面做全面、系统的协调,一日三餐免费提供,宿舍有独立的卫浴,减少实习生的生活负担,提高实习生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让实习生有归属感、存在感;学生工作有规划,针对实习生做到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培训,根据所学专业引导实习生成长,按照实习生的专业、兴趣所在,合理进行人岗匹配;工作优秀有表彰,公司设置优秀实习生奖项,对优秀实习学生进行肯定和表彰,让实习生有成就感,定期组织实习生座谈会,了解实习生的想法并进行及时的落实;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计件工资考核机制,同工同酬,多劳多得,提高实习生的积极性。

  公司重视学生实习工作,安排学院已在企业就业学长带队,激励学生留企就业;在薪资福利待遇方面具有优势,同时有完善的晋升机制;公司每年组织技能及管理方面的培训,给予学生外出学习的机会,促进技能水平和管理上的水准双提升。

  四年来,学院持续为企业输送了700多名技能人才,其中1人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科技节三等奖,1人获得山东省“技能兴鲁”大赛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41人被评为工厂优秀实习生,256人从事重要岗位。

  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了订单班,专业匹配度比较高,学生入校即入企,学生在校学习植入企业文化及专业课程,进入企业后能快速顶岗,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晋升渠道比较畅通,集团专门为一线技能员工制定职业晋升通道,从普工、技工、技师到匠王,最高工资可达年薪30万元;福利待遇比较丰厚,学生实习期间即享受同工同酬和各项补贴,与普通员工享受同等双节、季度、降温、取暖等福利;毕业后,学生直接成为海信正式员工,享有五险一金待遇。

  青岛三利泵业有限公司与我院校企合作5年来,学院有400余名学生入企实习,建立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三利学院”,为学院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必要条件。

  进行高薪激励政策,实习生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后,对技能水平较高的实行高薪留人政策,根据学生专业以及兴趣爱好有明确的目的性的进行岗位分配,实习生也有自主选择岗位的机会;工学交替实习期间,企业安排师傅“一带一”教学指导,为每位实习生做实习规划,多方面拓展就业岗位,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达到培养人才、发掘人才的目的;实习期间企业会提供工学交替培训教室、文体活动场地,专用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特种焊接设备等教学实训设备,提供教学实践设备、工具、环境等,让学生在企业安心学习,无后顾之忧,不断的提高自己。

  青岛世纪海佳机械有限公司致力于高端无梭织机的研发与制造,是国内首个高端无梭织机数字化工厂。公司管理人性化,管理人员和员工配合、相处融洽,每周定期安排休息时间;重视学生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给予学生选择自身喜欢或适合岗位的权利,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福利待遇丰厚,有生产福利、生日福利、年节福利及其他福利等;工作环境和生活配套较好,定期组织团建或文体活动活跃气氛,联合街道安排联谊活动,调度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掌握家电磁性器件核心技术的非公有制企业,是青岛市百强企业,产品产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率位居细分行业前三甲。公司重视人才发展,不遗余力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实习学生很有归属感;薪酬福利待遇及管理比较人性,对实习学生实行同工同酬,大幅度的提升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目前学院有55名毕业生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其中,潍柴雷沃工匠1人、工厂工匠10人、高级工29人。有11人走上管理道路,成为车间优秀的段长或班长。学院2011届毕业生、构件车间员工李金章,先后荣获“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青岛西海岸新区“工人先锋号”、青岛西海岸新区“最美青年”、“2020年潍柴雷沃工匠”等荣誉称号,是学院众多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

  潍柴雷沃工程机械有限公司隶属于潍柴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工业设计中心、青岛市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国际合作基地、青岛市专家工作站。公司重视人才发展,树立了“工作在潍柴,幸福在潍柴”的基本用人理念,为各级员工打造成长的平台、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公司薪资、福利、五险一金等比较丰厚,实行同工同酬制度,对实习学生进行同等对待,只要技能达标,薪酬待遇就有保障,切实保障学生利益。

  人社部《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院校人才教育培训与企业用人需求紧密结合。”近年来,学院通过多种形式深化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拓展产教融合创新途径,促进学院与企业“无缝对接”,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 校企联合共育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