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四十年 一根毛线成就毛织之都

时间: 2024-03-31 17:49:55 |   作者: 加捻系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朗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承接香港毛纺织产业转移。1979年5月,香港协和织造有限公司以“三来一补”形式在大井头村开办大朗第一家毛织企业——大朗毛织一厂,揭开了大朗毛织业发展的序幕。随后几年,越来越多港资毛织企业落户大朗。大朗农民纷纷洗脚上田,进入港资毛织企业工作,成为熟练工人。

  很多大朗人不甘心长期做打工者,利用在港资毛织企业打工学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办起各种各样的“兄弟档”、“夫妻厂”等家庭作坊式毛织厂,形成了“村村毛线绕,户户织机响”的景象。1990年代初,发展起近千家民营毛织企业。

  1990年代中期,港资毛织企业逐步退出,由100多家下降至40多家。民营毛织企业不仅完成了对港资企业的消化吸收,还把大朗毛织业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到2000年,大朗毛织企业达2000多家,年产毛衣超亿件,40%以上销往国际市场。

  在镇委、镇政府的推动下,广东毛织市场于1995年建成开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毛织专业街、毛织村也逐渐形成气候,吸引了内蒙古、新疆、江苏、黑龙江、北京、浙江、福建等地的全国知名原料厂商前来安营扎寨,形成了集毛衣生产、原料、辅料、机械、洗水、漂染、印花、贸易等于一体,较为完善的行业体系。

  进入21世纪,大朗毛织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至2005年底,全镇共有毛织企业3247家。这一阶段,积累了雄厚资本的大朗本土毛织企业家,在继续发展壮大毛织企业的同时,开始“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大朗吸引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投资者前来投资设厂。

  为推动毛织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大朗于2001年创办了第一届“织交会”;于2002年起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开拓内外销市场;于2004年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走自有技术、自有品牌的发展道路。

  2002年,大朗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称号,全国仅2个镇获此殊荣。自此,大朗镇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毛织业形成“小企业、大产业、大市场”的产业集群效应,实现了“不产一根羊毛,却温暖了全世界”。

  2006年起,大朗镇着力加快推进毛织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织商贸城转变。

  2008年,省、市将大朗列为“转方式、调结构”的试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08年以来7次到大朗调研指导工作。

  2013年6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亲临加博会视察大朗毛织馆

  2011年1月,广东省专业镇转型升级现场会在大朗召开。大朗获省专业镇建设先进单位和省“双提升”示范专业镇称号。

  2012年,大朗镇编制《大朗镇毛针织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力争“五年再造一个新织城”。

  2013年,大朗镇通过打造“大朗价格”、“大朗标准”、“大朗市场”、“大朗平台”四个“大朗元素”,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

  2014年11月,大朗镇以抓外贸转型升级为突破口,通过完善八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研发设计水平、加快改造提升传统生产方式、全力推动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及有序转移劳动密集型工序等有效措施,在外贸转型升级上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大朗围绕“产城人”融合的发展思路,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富康路打造出全市首条“星光大道”,为周边3000多家毛织企业及工商户带旺了商机;同年,市委市政府把大朗作为出口毛织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8年,大朗镇委镇政府主动作为,促成建设2亿元毛织产业融资平台,为毛织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进一步推动大朗毛织发展。

  40年的转型升级,手摇织机早已被淘汰,被节省大量人力的智能数控织机所替代

  2001年,大朗创办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目前已举办十七届,是毛织行业的品牌展会。大朗“织交会”也实现了从“地方性”到“全国性”再到“国际性”的重大跨越,连续多年获评“东莞市重点品牌展会”,成为了国内外毛织行业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经贸盛会。“织交会”的连续成功举办,为大朗的毛织商圈汇集了丰富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是近年来大朗毛织商贸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1979年,港商开办了巷头第一家毛织厂——东莞大朗巷头志兴毛织厂,开启了巷头毛织产业的新篇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大批巷头本土的民营企业家开始涉足毛织业,自筹资金,办厂创业。到90年代中期,巷头民营毛织企业日益壮大,逐渐取代原港资企业的地位。经近40年的发展,巷头社区已成为中国的“毛织产品发源地”“毛织产品销售基地”“毛织产品集散地”,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与毛织相关的工作,且出租的厂房和商铺有93%与毛织有关,村民收入的90%来自毛织产业。

  201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为巷头社区颁发了“中国毛织第一村”的牌匾。

  大朗毛织企业主要集中在巷头、巷尾、求富路、黎贝岭、高英、竹山、大井头一带。以巷头社区为中心、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形成了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区,拥有3个毛织专业市场、6个毛织生产片区,以及富康路、富华北路、康丰路、银康街等12条毛织专业街。

  近年来,大朗通过大力推动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城的建设,投资近一亿元对毛织商贸城的周边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逐项落实完成了大朗纺织创意产业中心、环球贸易广场、巷头创新大厦等一批总投资超过21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富康路毛织纱线专业街更是建设了一公里长的“星光大道”,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013年,大朗成功编制和发布全国首个毛织服装价格指数,2014年,在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发布最新的毛织价格指数信息,成功编发《中国•大朗毛织价格指数决策参考》,大朗毛织价格指数不仅为国内外客商了解大朗毛织服装产品价格提供风向标,还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大朗毛织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大朗镇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毛衫流行趋势发布基地”,牢固竖起潮流风向标,进一步领舞服装潮流。在每届“织交会”举办期间,举行毛织服装设计大赛、流行趋势发布会、大朗毛织设计师年会等专项活动,为设计师、参展商们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并为广大设计人才提供感受新织城魅力和投身大朗毛织设计事业的机会。

  大朗还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毛织行业协会体系,先后成立了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东莞市纺织机械行业协会和大朗镇电子商务协会、东莞市纺织纱线行业协会。其中毛织协会是全市首个获评5A评级的社会组织。

  为推动产业与文化相融合,以新媒体为文化表现形式助推产业发展,在2013年、2015年、2016年,大朗以毛织产业为题材,分别制作了《织城梦想》《织越时空》《织城逐梦》等三部产业微电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部微电影累计点击率超过900万次。四年三部大朗毛织产业微电影,我们通过讲述毛织人的艰苦奋斗史,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朗的毛织行业的发展历程,展现大朗毛织转型升级的成果,将中国羊毛衫名镇的品牌传播出去。

  到目前为止,大朗镇已获得“中国羊毛衫名镇”、“中国毛织纱线集散基地”、“中国电脑针织横机集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13个荣誉称号和奖项。

  如此漂亮的成绩单,源于大朗镇党委、政府始终不渝的支持,通过配齐配强专业人才、做好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大朗毛织行业进行扶持和管理。将大朗毛织办升级为毛织管委会,进一步加强对毛织商贸城商圈的管理和扶持,并形成了“1+2+5+N”的行业管理服务体系。

  如今的大朗,拥有超过13000家毛织相关企业,数控织机的使用总量超过5万台,实现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原料辅料、机械设备、洗水印花、物流贸易、人才培训、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产业一条龙配套,是国内毛织行业最完善的地区,辐射范围涵盖整个珠三角。以“中国毛织第一村”——巷头为中心的10平方公里毛织商贸圈内,有4个毛织专业市场、6个毛织配套片区和12条毛织专业街,总投资超20多亿元的纺织世界、环球贸易广场、巷头创新大厦等项目也迎来蓬勃的发展机遇,全镇毛织品市场年交易额达600亿,占广东省毛织品销售总额的70%以上。

...